Translate

知足常樂,凡事感恩;難得糊塗,樂在其中。

                                                                                                                                                    

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火花四濺的第一回總統競選辯論會 2020

 

九月二十九日晚上九時(東岸時間)花旗舉行了總統大選前第一場辯論會。現任總統特朗普(Trump)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Briden)於俄亥俄州(Ohio)克利夫蘭(Cleveland)進行了第一回合的辯論較量和比拼。

2020年9月29日 星期二

2020年9月23日 星期三

李怡:保守派與自由派


文章轉載自香江著名作家   李怡先生的世道人生


上世紀670年代,美國的民權運動、反越戰運動和歐洲反建制運動風起雲湧。那時我還年輕,看到西方思潮有自由派和激進派之分,大概中老年多自由派,青少年多激進派。當時沒有人自稱保守派。好像公認社會應該改革,保守有不思進取的含意。直到19791981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和美國列根總統相繼上台,推行保守主義政策並獲成功,英美政治才回到傳統。但民權運動帶來的平等追求,卻一直在西方學術與傳媒成為主流意識。

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火球一樣的晚霞


素來詩人墨客都喜以「夕陽」來暗喻光陰如流,時不再來。人生彷彿也是如此,黃昏近了,人更對快要落幕的一天有説不出的無奈與不捨。 

這一天,太陽斜照,天空被抹上橘紅的色調,似是一團火球在燃燒,那澎湃的激情瞬間感染了大地。敢問眼前的大自然傑作,人怎可將之形容為悲涼和哀嗚的夕陽美景?

2020年9月18日 星期五

李怡:胡言亂語


文章轉載自香江著名作家   李怡先生的世道人生


中國外長王毅訪問歐洲五國,換來法國放棄使用華為,德國改變親中路線,歐盟開始考慮與美國結盟採取「圍中」政策。王毅其後在東盟峯會視訊會議上,批評美國軍機、軍艦頻繁進出南海攪亂整個區域秩序,換來主席國越南的外長表示:我們歡迎美國為東盟對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發展所作的努力。接着,習近平參加中歐領導人視像會晤,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提出香港、新疆的人權問題,習近平的回應是中方不接受人權「教師爺」,兩天後,馮德萊恩就在她的國情咨文中回應中共人權狀況,宣佈「馬上提出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提案」。香港被美國第一輪制裁和緊接第二輪制裁的高官與建制派,真係要「多得王毅、習帝唔少」。

2020年9月17日 星期四

野地的花


有人以「路邊野花不要採」來警惕男士不要到處留情,免得惹來一身蟲蟻之災。事實上,野花被譏諷為嬈媚女子並不是新鮮的形容詞,因為不少老歌早已叮嚀男士們不要隨便採摘生長在路邊的漂亮花朵,借此暗示男人在外胡混,必生孽債。

不過,叮噹卻想為野花作一個平反,原因是這些生長在野地的花,外表清純脫俗,一點也不艷麗,怎能與那些庸脂俗粉的女子相提並論呢?就像生長在小樹林內的小黃花,予人清雅嫻靜之餘,又極討人歡心,結果採花人不是家裡的男人,卻是叮噹。

2020年9月16日 星期三

何清漣:美國憲政危機-為搶劫私有財產張目的辯護


叮噹從前生活在香江,職業是一位老師。因此移居花旗以後,她特別留意花旗的教育狀況。怎料,花旗的教育界、文化界與傳播媒體的嚴重左傾常常叫叮噹大吃一驚,左翼人士打壓言論自由的手段和方法更與共產黨沒有兩樣。

可惜大量年輕人還是相信了政客的謊言,為了追尋地上的烏托邦而盲目信奉「社會主義」,這叫人既憂慮又痛心。畢竟「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如出一轍,兩者都不是好東西,同樣是掌權者為了鞏固其權力,不惜利用各種不能實踐的承諾來欺哄人民,然而最可悲的是人民不斷相信這些永不兌現的諾言。

是的,免費東西,人人都愛。可是人們伸手到別人口袋裡拿取免費東西,這一種「偷」又或叫「搶」的行為是否合理?是否正確?當有一天別人倒過來伸手從我們口袋裡拿取免費東西的時候,我們又會給這一種行為下什麼定義呢?

以下轉載了何清漣女士的文章,篇幅頗長,但卻闡明了當今花旗教育嚴重左傾的問題。叮噹期盼大家會花時間閱畢文章,謝謝。

2020年9月14日 星期一

李怡:平等的歷史議題


文章轉載自香江著名作家   李怡先生的世道人生


一些網友回應拙文,指美國獨立宣言和世界人權公約都提到「人人生而平等」。

實際上獨立宣言在這一句之後,講的是「造物者賦予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人權宣言和兩個人權公約講的是「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是權利平等而不是起點平等。

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說:「所謂的平等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結果平等(不可能的);第二,起點平等(也不可能);第三,機會平等(不完全可能);第四,規則平等(比較可取)。」

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

李怡:自由與平等之戰


文章轉載自香江著名作家   李怡先生的世道人生


前天拙文有網友留言,認為特朗普再當選就會「獨裁」,使「特朗普思想成為主流」,說他「割裂美國,催生種族主義、白人民族主義和仇外心理」,是人類文明的災難,等等。

在美國的憲政體制下,連任一次就要下台,根本獨裁不起來,再看主流媒體對他狂風驟雨般攻擊,談何獨裁?多元文化的美國,怎會有定於一尊的甚麼思想?至於種族主義、仇外心理,舉出的例子是他將新冠肺炎稱為「中國病毒」,媒體宣稱因而讓網上反華言論急劇增加。但病毒源起中國,難道不是事實嗎?

美國媒體反特朗普除了中國利益滲透,更因為在學術界、新聞界一直被左膠思想意識主導。

2020年9月9日 星期三

李怡:真心希望我看錯


文章轉載自香江著名作家   李怡先生的世道人生


我對美國問題知之甚少。過去甚至認為,美國每次大選,不論哪一黨勝選,在憲法和現行體制下都沒有大差別。但這次不一樣了,這次大選不僅涉及美國利益,而且關乎全球未來政治態勢,尤其是對中國和香港影響至大。

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但願吾生不枉過!


這幾天心情特别納悶。
所為何事,自己也搞不清楚,
心裡就是流轉着很多不明所以。

或許人生就是如此,
載滿大大小小不能預測和不能掌握的事情。

像天氣,
晴、陰、雨、雷不停在交織。

李怡:「天下圍中」下的香港


文章轉載自香江著名作家   李怡先生的世道人生


720日,中國外長王毅發表演講,題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不斷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剛結束的王毅訪問歐洲五國之行,具體見證了他如何「貫徹習近平外交思想」,開創了甚麼新局面。

長年關注歐中關係的德籍英國教授Andreas Fulda說,王毅的中國戰狼式外交,促使歐洲國家和中國漸行漸遠。他說:「王毅警告挪威不能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香港示威者,又出言威脅捷克,這強化了歐洲人對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不是可靠與可信賴夥伴的印象;王毅歐洲行的表現,也有助於振興歐洲與美國之間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

2020年9月6日 星期日

林行止:三權分工趕客 法治精神蕩然


文章轉載自香江著名作家   林行止先生的《信報專欄》



筆者是法律門外漢,只知道經濟硬體一流的上海和深圳,搞了這麼多年、投入那麼多人力物力,竟無法與經濟增長同步,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所以如此,核心問題便是三權不分立而是「互相配合」有以致之。沿此路進,本港通識教科書經教育局的「專業諮詢服務」後,把向來被香港人奉為圭臬的「三權分立」摘掉,如今決策高官「有膽」把「正確的話」即「香港沒有三權分立」講出來,在筆者看來,等於向國際社會發出「逐客令」!

五十年前筆者開始月旦時事,便認為對中國來說,香港的存在價值,皆因有把內地的垃圾變為外滙的市場機制,此機制所以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能,關鍵在於以「三權分立」為基礎的法治社會。

2020年9月5日 星期六

李怡:三權分立已死


文章轉載自香江著名作家   李怡先生的世道人生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香港不存在「三權分立」,這話沒有說錯;林鄭說,從這屆政府開始,沒有三權分立,也沒有錯。通識教科書內容刪除「三權分立」符合現實,應該讓學生明白,香港已經不是三權分立的社會。

不過,沒有三權分立並非《基本法》所定,也不是1997年後所實行的。而是「這屆政府」才正式開始的。

2020年9月4日 星期五

對待口罩如同內褲的宣傳教育


不經不覺「武漢病毒」蔓延全球已經超過八個月了,
各國因疫情而死亡的人不計其數,經濟損失更難以計算。

疫病嚴峻,
花旗各州各郡分別推出不同措施來抗疫,
大規模社區封敝,暫停各種商業活動,
要求民眾勤洗手、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等等。

國民對種種抗疫方法持有不同態度,
「戴口罩」防疫病亦成了一個被受爭議的議題。

專家們對「口罩」的爭議,
各持不同數據,各有不同論點,
誰是誰非?難以定斷。

2020年9月3日 星期四

何清漣:2020美國大選-守護美國與去美國化的終極之戰


2020年大選的重要性有三重。

對美國來說,不亞於1864年南北戰爭開啟的那一年,因為這一年,是美國今後百餘年內成為人類文明燈塔的關鍵一年。對世界來說,其重要性相當於1917年,那一年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在俄羅斯這塊土地上生根開花,20世紀的歷史成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對決的歷史。於美國選民來說,這不是選擇政黨而是選擇美國未來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和政治生態。

2020年9月1日 星期二

不做「隨波逐流」的人


說來也真見笑,叮噹自小便記性不好,遠的記不好,近的又會忘記。幸好,身邊友伴常與叮噹憶述過去,她才有機會重溫事情的始末。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叮噹曾認識一位朋友。朋友與叮噹相識於微時,彼此也曾在對方的人生留下軌跡。如今天各一方,各自為生活而努力,沒再聯繫了。

猶記得朋友負笈海外升學,臨行前叮噹與朋友共聚,離別的叮嚀不外是一番老套鼓勵和勤勉的話。怎料,朋友到埗安頓以後,寄來一幀明信片,衷心感謝叮噹的臨別贈言,寫著他會遵從叮噹的話,不做「隨波逐流」的人,努力讀書,奮發上進。

請尊重知識版權,嚴禁盜用。如欲引用小窩的文章和照片,務請列明出處,敬希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