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知足常樂,凡事感恩;難得糊塗,樂在其中。

                                                                                                                                                    

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不求改變,只有愛和接納

 

新近在花旗紐約市(New York City)發生了一樁槍擊案件,導至多人無辜死亡。事件令全國譁然,大大小小的主流媒體不斷在零碎資料中尋找案發的真相。誰料遠在彼岸的香江亦不幸的發生了一樁酒店倫常慘劇,瞬間成為全城熱話,稚子無罪,聞者心酸不已。事件促發網上海量的分析,人們更試圖柝解倫常慘案中事主的犯罪動機。  

乍看兩樁罪案涉及的人物和背境完全沒有相近的地方,甚或可以界定為不同類型的謀殺案件,不過一個共通的地方就是兩者均是人間悲劇,教人惋惜,悲嘆不已!

 
發生在花旗紐約市的槍擊案件
 
發生在香江的酒店倫常慘劇

兩件不幸事件誘發兩地網上媒體、時事分析員或大量民眾積極參與討論,試着找出行凶者犯案的原因,於是很多人搬出各式各樣的理論去窺探和解釋犯罪者的心理狀態,相信這些鋪天蓋地的訊息早已讓人窒息,叮噹也不重覆了,倒是有一點被人忽略的,那就是行凶者生前的呼喊:「愛」和「接納」。

「愛」和「接納」

誠然當人不能感受「愛」,害怕不被他人和社會「接納」的時候,他們的心理會慢慢起了變化,倘過程中得不到緩解和協助,最終必定為自己和家庭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不少人紛紛建議心理病人務必求醫,期望藥物可以抑壓或舒緩情緒的困擾,但事實的真相是這些抑壓情緒的藥物一般都會為身體帶來嚴重的副作用。若患者不能面對副作用的困擾而貿然停止服藥或減藥(註一),致令病情時好時壞,患者感到無助與沮喪,病情有可能因此而加劇。

因此,精神科的藥物稱不上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允其量它不過是一種在認可制度下用來減緩心理病的對策而已,更直接地說是一種借醫療手段來謀取暴利的騙局。君不見許多嚴重心理罪犯都有服用藥物的背境,如果藥物有效幫助患者的話,那來發生這麼多的悲劇?

很多花旗有心人不斷針對兒童和青少年使用藥物進行研究,報告均指出大量幼童,例如過動兒童(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或有其他學習困難症狀的兒童,因著不同程度的學習障礙而被醫生處方須長期服用某些精神科藥物,以此緩解他們的情緒和行為。這些兒童長期利用藥物來穩定高漲的情緒,一旦沒有按時服藥(註二),身體便會產生各種不良反應。與此同時,兒童在抗衡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亦會令他們的思想和情緒長期處於紊亂狀態,對改善其學習一點好處也沒有。此外,最令人憂慮的地方就是這些兒童進入青春期以後,身體的賀爾蒙變化與藥物的副作用有可能為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混亂,嚴重者可導致他們情緒失衡,做出殘害自己和傷害別人的悲劇。

可惜在政治正確的大環境下,這些研究報告一般不被主流媒體關注,又或予以報道,致令人們無法更有效幫助和了解這些學童的真正需要。可恥的是,藥物生產商為了天文數字的利潤,嚴重漠視藥物對孩童帶來破壞性的影響,不單拒絕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尋找更好的醫療方法,更不會向民眾披露這些「所謂 」藥物原來就是一種能置人於死地的毒藥。兒童既是如此受到藥物的蠶食,更可況是那些心理起了變化的成年情緒病患者。

藥物生產商的偽善和醜惡

是的,世代衰敗,人心詭詐,人在原生家庭的成長,或多或少早已經驗創傷所帶來的心理變化,一個又一個沒被處理好的受傷情緒被埋藏在心靈深處,成為能毁滅人生的計時炸彈。隨著年紀的增長,那些藏在深處的炸彈被引爆的機會與日俱增。一旦人際關係中感受不到「愛」,再遇上失意、挫折和不被「接納」的話,情緒崩潰指日可待。

儘管有人窮一生都在克制自己不去點燃這些埋藏已久的炸彈,但亦有人天天大鳴大放,彈盡又再儲存,無止境的在這一個困局裏掙扎求生,痛苦萬分。曾被抑鬱情緒困擾長達十年的叮噹,病情雖不太嚴重,也未曾服藥,但每每想起那一段黑暗日子依然猶有餘悸。

事實上,病者如何療癒經常是人們對治療情緒病的最大關注議題,不過在叮噹的經驗裡,情緒病是沒有「自救」這一回事。因為病者越發克制,又或試圖收變自己的負面情緒和思想,情況只會變得更壞,更糟。尤以人的情緒墜進低俗的同時,再強迫自己變好,根本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嚴重者可能導至出現自我毁滅的思想,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讓上帝的愛滿注心靈

與其提醒情緒病人自救,倒不如鼓勵他們放棄改變自己,「接納」自己就是一個充滿缺點的人,永遠無法更新和改變。人一旦不再將焦點放在自己身上,並放棄從別人身上找「愛」,轉而讓上帝的愛注滿心靈,只有這樣,被「愛」所包裹的心靈才得到滿足,才感到安全可靠,才有能力去「接納」自己和喜歡親近別人。

當然病者沒有信仰的話,可能在「接納」自己和尋「愛」的過程中遇上更多的挑戰,但前題下放棄改變自己和改變別人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生活哲學,因為改變自己,本身已經困難重重,更遑論要改變別人?好好善待自己,壞的日子總必過去。祝願正處於死蔭幽谷的朋友們能慢慢走過來,重新看見人生的美麗色彩,願共勉之!


註一:自行調節服藥方法是情緒病患者常見的情況,因此勸喻情緒病人一旦被醫生處方須長期服藥,當遵從醫生指示或徵詢醫生的專業意見,切勿自行停藥或減藥,以免影響病情。

註二:據叮噹教學經驗見聞,不少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如過動症學童在服藥後,副作用會令學童出現精神不振或昏昏欲睡的狀態,嚴重影響學習質量。因此家長在家中看見子女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會私下為子女停藥或減藥,導至學童情緒更加波動,故在醫生處方用藥前,家長要多加考慮,因為一旦使用藥物後,再選擇停藥,身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回復過來

 

謝謝大家喜歡叮噹的小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光臨花旗小窩,謝謝你的留言賜教。
如欲以電郵查看回覆,請 √「通知我」 ,謝謝!


請尊重知識版權,嚴禁盜用。如欲引用小窩的文章和照片,務請列明出處,敬希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