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知足常樂,凡事感恩;難得糊塗,樂在其中。

                                                                                                                                                    

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

移民有感:難民與賣豬仔

 

「為什麼要移民?」可能是很多人考慮移居其他國家前要問自己的問題。

簡單而言,人們決定移民不外乎着眼幾個大方向。一,為了維持生計,二,為了子女教育,三,為了政治因由,最後可能是為了圓夢,享受一下國外的寫意生活。當然在這些大方向以外,還有更多不為外人道的原因,怕只有移居者才能明白。

為什麼要移民?

人們無論基於什麼因由移民國外生活,總得要承受因各種轉變而來的壓力。這些壓力可大亦可小,大多與移民人士的經濟條件掛勾。經濟條件好一點的人,過渡移民生活的大小轉變會來得容易和輕鬆。相反,經濟條件不理想的話,捉襟見肘的生活可以帶來磨人至死的痛苦。因此,「為什麼要移民?」往往是一眾移民經常反思的地方。 

從前,移民是一個門檻極高的申請,不是一般人可以消費的項目。然而過去十多年間,不少地區因政治因素影響下,突然湧現一批又一批逃難的人口。很多西方國家基於人道立場,無法拒絕接收這些逃難的人。大量難民湧至西方,不單衝擊和改寫了西方文化,甚或影響了當地社會的穩定性,導至各大民生問題天天在發生。

西方各國人民面對這些不速之客,由昔日的同情與接納變成了今天的反感和討厭。人們的思想轉變是可以諒解的情緒反應,畢竟難民問題已成了各地的針時炸彈,有隨時爆發的危機。不少西方人士更自發團結起來守護國家的文化和財產,抗議國家推行不合理的移民政策,並且無止境地接收來自各方的難民。民間反對難民,反對移民的浪潮並非一日之寒,這一種不滿聲音已經醞釀多時,怕只等待一個點來爆發而已。

近日聞得不少移居英倫(British)的香江人在歸化公民身份上糾結不已,原因是英倫政府有意修訂其移民政策,政策可能涵蓋惠及香港人的「BNO 5+1」計劃。據聞英倫政府早已將「BNO 5+1」計劃視作一種恩恤難民的政策,更與收容因逃避戰火而來的烏克蘭(Ukraine)難民相提並論。倘相關政策在推出以前已清楚列明一切,那麼舉凡有意以「BNO 5+1」進入英倫的香江人,均被視作難民看待。

BNO 5+1」計劃被視作一種恩恤難民的政策

果真如此,居英香江人亦毋須再糾結下去,甚或要分清界線,強調自己與其他難民不同,因為在英倫政府及其人民眼中,這些寬鬆入境政策全是恩恤難民的措施。故此「BNO 5+1」只是一項難民政策而已,與「BNO平權」(註一)毫無關係。儘管如此,不少以「BNO 5+1」入境英倫的香江人對此心感不爽,認為自己到了彼邦 ,帶來金錢和勞動力,又有繳納税金,不應被英倫政府視作難民。可惜政策清澈如此,又可奈何?!

事實上,早於清末年代已經有華人被「賣豬仔」(註二)到海外做苦工。華工生活淒慘,客死異鄉的個案有如天上繁星,數不勝數。不過也有華人落户西方,幾代下來,開枝散業,最後殖根西方。固然這一段華工血淚史異常悲慘,可是華人被「賣豬仔」,又或稱之為「豬仔」的身份一直沒有被抹去或改寫,因為這是歷史的一部分,喜歡與否也不容後世否定。

華工簽下賣身契,被賣往海外做苦工

如今英倫政府基於自身利益考量,巧遇香江的政治不確定因素,快速推出「BNO 5+1」寬鬆入境政策,以求填補英倫脫歐以後基層勞動職位的大缺口,這一種買與賣的關係與當年華工願意被賣成為「豬仔」遠赴他鄉工作,又有什麼分別呢?只是沒料到百多年以後,歷史又再重演一次,是歷史的巧合還是華人的悲哀?!

歷史使然,今天香江人選擇來到西方各國生活,委實沒有必要自尋煩惱擺脫難民的身份? 試想若非成為難民,那個西方國家會寬鬆地開放門户收容別國的人?或許正面地去想,難民身份又好,移民身份也好,不都是渴望在彼邦安居樂業嗎?為了一個身份標籤而難為自己,不值得。

畢竟西方國家並不是華人創建出來,既不同根也不同種,華人永遠都是外來的移居者。何不認清現實,好好在他鄕生活,那些追求文化認同,融入西方主流社會等等不過是自欺欺人的口號而已,因為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永遠難以共融,唯有認真踏實地過生活才能真正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同。

相信百年之後,香江人的難民身份也會成為歷史一部份,就像當年華工「賣豬仔」的故事一樣被流傳下去,是吧?!


註一:「BNO平權」並非官方術語,指香港居民透過「英國國民(海外)」即(BNO)身份爭取能在英國居住和生活的權利,這與BNO 5+1」的計劃是完全兩種不同情況。

註二:「賣豬仔」是華人自嘲簽下賣身契,被賣往海外做苦工的俗稱。



謝謝大家喜歡叮噹的小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光臨花旗小窩,謝謝你的留言賜教。
如欲以電郵查看回覆,請 √「通知我」 ,謝謝!


請尊重知識版權,嚴禁盜用。如欲引用小窩的文章和照片,務請列明出處,敬希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