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感受。我們認為美麗的人與事,別人不一定會認同,別人鍾情或喜歡的事物,又不一定獲得我們的青睞。正因為大家對「美」的眼光大不相同,所以「各花入各眼」便是人們慣常使用作為解決從「審美」而來的分歧。
誠然「美」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也是人類了解世界(社會和自然)的一種特殊形式。人類從「美」的角度看世界,透過眼睛來觀看形象和情感,從而與世界建立一種美好的關係。因此「審美」亦是人類在理智與情感,主觀和客觀之間的認知、感悟、理解和批判的一個過程。
事實上「審美」在社會中形成,是與人類文化、行為、政治和道德等等意識形態有密切的關係,因此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社會和不同階層的人均具有不同的「審美觀」。「審美觀」從來不是單純地評價事物「好不好看」那麼簡單,因為從「美」牽引而來的愉悅情感就是人類積極生活的顯現。
可惜世間上有不少人常以社會認同和身份定位來建立其「審美觀」,這一種故步自封的態度不單扭曲了民族對「美」的欣賞,亦打壓了人們對「美」的情感追求。就像近日媒體報道一個從審美而來的爭論,正好說明了這些人的狹隘思想,他們強行將政治和美學混為一談,叫人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
事緣一本歷史悠久的《時尚(Vogue)》雜誌,素以涵蓋生活、文化、美容和時裝等等主題而聞名於世。雜誌最近刊登了一名亞洲模特兒的照片,照片中的模特兒不具備華人喜歡的「美」,既沒有一雙大眼睛,也沒有高樑鼻子,更沒有白晢的皮膚,是華人眼中不折不扣的醜女,不過她在西方人眼中卻是典型的東方美麗,要不是,她怎會被雜誌社聘用成為模特兒呢?

亞洲模特兒照片
東西文化各異,對於「美」的表達本來就是南轅北轍,不足為怪。這一張照片不過是呈現了攝影師個人對「美」的詮釋而已,既沒有傳達任何負面意思,更談不上什麼貶意。不過一眾熊貓國人從雜誌看過照片以後,竟生出不悦之情,更聯合起來攻擊雜誌社採用一名醜女來代表華人,直指照片帶有侮辱華人的意思。當然事件引來中西媒體的關注,讓人貽笑大方之餘,暗裡更譏笑熊貓國人既自大又自卑的言行。
一個民族只懂從政治角度來觀看世界,的而且確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因為他們非但沒有對「美」建立體悟,更窒礙了自身與世界建立美好關係的機會。人兒唯有透過閱讀書本和生活體驗的過程,方能領略更深層的感受,從而明白「美」不單是追求眼球的愉悅,它更是人類獲得快樂的源頭。
「美」是生活的哲學,不單需要人們持開放的態度來欣賞,更要用細緻的誠情來品味,否則人兒只能停在膚淺的層面來批判事物美與不美?而非真正感受人間的善與美!
時尚雜誌小資料:
《時尚(Vogue)》是一本涵蓋生活、文化、美容和時裝等等眾多主題內容的雜誌。雜誌創辦於1892年,由康泰纳仕出版公司(Condé Nast Publications Inc)發行。現於二十一國家發行,每月一刊。


1917年與2019年的《時尚(Vogue)》雜誌封面設計
版本
|
創立時間
|
美國版
|
1892年
|
英國版
|
1916年
|
法國版
|
1920年
|
西班牙版
|
1921年
(1936年至1988年中斷出版)
|
意大利版
|
1922年
(1941年至1964年中斷出版)
|
德國版
|
1924年
(1941年至1964年中斷出版)
|
澳大利亞版
|
1959年
|
巴西版
|
1975年
|
墨西哥及拉丁美洲版
|
1980年
|
韓國版
|
1996年
|
台灣版(國際中文版)
|
1996年
|
俄羅斯版
|
1998年
|
日本版
|
1999年
|
希臘版
|
1999年
(2012年11月停刊)
|
葡萄牙版
|
2002年
|
中國大陸版
|
2005年
|
印度版
|
2007年
|
土耳其版
|
2010年
|
荷蘭版
|
2012年
|
泰國版
|
2013年
|
烏克蘭版
|
2013年
|
阿拉伯版
|
2017年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光臨花旗小窩,謝謝你的留言賜教。
如欲以電郵查看回覆,請 √「通知我」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