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香江交通並不發達,人們若要前往偏遠的鄉郊遊玩,選搭火車可以稱得上是唯一的選擇。電氣化火車還未投入服務以前,燃煤火車更是通往新界的主要交通工具。
七十年代,叮噹年紀還小,乘搭火車的經驗不多,對沙田的認識不深。記憶所及,大多是伴隨家人前往沙田遊玩、踏單車或是探親,她才有機會乘搭火車。腦海雖只殘留點點回憶,可是火車上的片段依舊歷久彌新。當年火車穿過長長的隧道,所有乘客即時關上車廂內的窗子,以免煤灰走進車裡和車廂內有人在售賣零食小吃等等情景都是許多香江人乘搭火車的美好回憶。此外,火車前進時不斷傳來氣笛嗚叫的聲音也是孩童時代乘搭火車的難忘經驗。
年紀稍長,叮噹從書本認識沙田是一個衛星城市,設計井然,是新發展的地區。除此以外,享富盛名位於沙田馬料水的香港中文大學更是一所莘莘學子慕名的高等學府。就讀初中二年級的叮噹曾參與學校舉辦的活動,在多位已入讀中文大學的學兄和學姊的帶領下,於開放日參觀了美麗的大學校園。學長們還勉勵後輩勤力讀書,他朝便能晉身大學求取更高的學問。誰知道親切的鼓勵話語言猶在耳,轉眼間已快成為四十年前的回憶了。然而叮噹沒有辜負學長的勸勉,終能在中文大學完成研究生教學文憑。
八十年代,沙田火車站剛建成不久,叮噹探望一位居於火車站附近的學姊,因而又有機會乘搭火車。那時候火車站外還未建有車道,一片荒凉,我們徒步走在塵土飛揚的路上,一起前往學姊居住的私人屋苑–沙田中心。及後九十年代,叮噹與友人一起遊覽位於沙田的萬彿寺和有機會與教友在沙田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研經靜修,還結伴與家人到沙田龍華酒店吃乳鴿等等便是叮噹僅有點點對沙田的印象了。
遲婚的關係,叮噹一直與家人同居於公共屋邨,直至二零零四年,她才遷出娘家搬進沙田第一城,展開一段獨居的生活。遷出娘家的因由千絲萬縷,不過選擇沙田而居卻是因緣際會下成就的事情。六年獨居沙田的生活帶給叮噹很多美好的回憶,她特別鍾愛獨個兒生活的自由自在。當年在第一城租住的單位面積雖然很小,可是小小空間已經足夠叮噹樂在其中。
二零零九年大熊兩度到訪香江,也曾停留在沙田第一城小住,因此他對沙田亦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還常常曲不離口,為沙田第一城譜唱新詞和新調,惹得叮噹哈哈大笑,這一個丈夫是不是太可愛呢?!
這一天風和日麗,大熊和叮噹乘坐巴士穿越大老山隧道,一起重拾遺留在沙田的美好回憶。有云「桃花依舊,人面全非」,眼前似曾相識的景物,一段又一段難忘的回憶,都叫叮噹心頭一酸,眼睛不自主地濕潤起來。
巴士穿越大老山隧道
瀝源邨
城門河畔風光
沙田第一城
巴士載著我們走近沙田第一城,匆匆下車,便朝著酒家方向走,沿路看見屋苑的商場管理已易東家,昔日在商場空間擺賣的流動小商戶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換來是一列又一列高檔和整潔的連鎖商店。叮噹方向感不好,找了好一會才來到酒家的位置。細心的小媛也真太好了,早在酒家門前守候叮噹和大熊,生怕我們迷路。
屋苑的商場管理已易東家
商場酒家(網上照片)
精美的點心
久別小媛,她已榮升為幾名孫子的外婆了,風釆依然,悠悠散發著一股溫文的氣質。小媛客氣地領著大熊和叮噹來到桌前安坐,席間還有小珠與我們共聚,小珠別來無恙,面上仍舊掛著一個美麗的笑臉,一如往昔,她依然好客熱情,叫人感覺特別窩心。
小媛和小珠家住沙田,是叮噹的藝術前輩,她倆在藝壇的造詣比叮噹高,成就也比叮噹大。我們因藝術而相識,知交多年,情誼深厚。過去接近二十年間,因著一起服務「香港版畫協會」的原故,曾多番參與本地及海外的藝術交流活動,亦並肩一起籌劃多項展覽和工作坊來向公眾推廣版畫的藝術。雖然過程中因著很多人為的失誤,曾經惹來許多是是非非,叫人灰心失意,可是這些難忘的人生經驗卻常常是叮噹非常回味的生活點滴。
今天叮噹雖脫離了藝術的圈子,也停頓了藝術的創作,可是昔日與小媛和小珠一起服務協會的日子依然叫人懷念不已。令人敬重的是小媛和小珠退而不休,仍然活躍於藝術的創作,不停參與大大小小的展覽,閒來更開班授徒,旨在將版畫藝術廣傳下去。此外,兩位藝術人仍然忠心耿耿,繼續義務在協會中工作,這一份對版畫藝術的熱愛和堅持,叫人動容,敬佩不已。
大熊在商場餐廳買來奶茶品嚐
沙田第一城郵政局
驪歌一奏,互訴祝福之情,便結束了我們短聚的快樂時光。大熊和叮噹乘搭火車返回市區,途經昔日舊居,大厦正在維修。保安員查問以後,讓大熊和叮噹在大堂停留了一會,好讓我們緬懷一下昔日舊情。然後前往火車站途中,叮噹看見一家售賣糖葱餅的小販依然在老地方擺賣,遂買下一客糖葱餅來回味一番。
昔日舊居
售賣糖葱餅的小販
糖葱餅的味道雖與從前的大不相同,可是它留給叮噹的點滴情懷仍舊叫人響往。或許人兒長大了,特別喜歡懷舊。無論如何,一客糖葱餅為叮噹的沙田之旅畫下了完美的句號,也圓了她重訪沙田的心願。
第一城火車站
叮噹在此特別感謝小媛和小珠抽空與我們短聚情誼,還宴請我們品嚐多款精美的點心,又送予我們禮物。如此盛情,令人感動不已。謹祝小媛和小珠身體健康,家庭美滿,生活幸福,藝術創作更上一層樓!
沙田小資料:
沙田(Sha Tin)原稱瀝源,古稱棘園。瀝源的由來是指城門河的清澈河水。有記載說明早於明朝,便有居民在沙田定居了。1574年,大圍村於現時的大圍區域建立,成為該區最古老和最大的圍村。其後,不少村落於城門河河畔的淺灘發展,例如山下圍、小瀝源村及沙田村等等。那時候,城門河的盡頭約於現時獅子橋的附近,其東北便是沙田海,而當時的圓洲角則是在沙田海中央的一個小島。
清朝時,瀝源的四十多條村落組成瀝源九約,共同肩負沙田區的治安防衛。1899年,英國接管新界時,政府官員誤以為沙田圍為瀝源的地名,從此瀝源被改稱為沙田。
香港政府為應付香港人口不斷提升,於1960年決定發展「衛星城市計劃」,並將沙田規劃成為一個衛星城市。1961年推出首份分區發展藍圖,將原屬大埔理民府管轄的沙田獨立出來成為沙田區。
沙田新市鎮發展計劃於1973年才正式展開,政府收回多個原居民鄉村及沙田機場的用地,並在沙田海及城門河兩岸進行大規劃填海工程。1979年,沙田墟發生嚴重大火,整個墟市成為廢墟,因此政府亦將沙田墟清拆來配合沙田新市鎮的發展計劃。1980年代,政府擴大原先規劃的規模,並將馬鞍山納入沙田新市鎮發展的一部分,使沙田區發展成為現時的規模。
香港版畫協會小資料:
香港版畫協會(Hong Kong Graphics Society)於1976年成立,是本地歷史悠久的版畫組織。成員大部份曾受專業藝術訓練,分別在香港、中國、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等國專修版畫。不少會員的作品曾入選當代香港藝術雙年展、全國版畫展、國際重要版畫展覽和榮獲不同的國際獎項。
協會成立至今已經40年,曾舉辦多項版畫活動,包括展覽、講座、版畫製作示範和版畫家駐留計劃等等,更先後與台灣、馬來西亞及中國多個城市包括上海、江蘇、黑龍江和安徽等地的版畫團體合辦交流展覽,藉此增進藝術交流,擴闊會員視野,推廣版畫藝術創作。
待續……
原來我地以前都係沙田舊街坊。
回覆刪除Sam:原來大家卻係沙田友...哈哈!英國係幾多點,還未休息?
刪除我以前也曾住在沙田二十多年,非常喜歡該區的環境啊。
回覆刪除kam:原來你也是沙田友,幸會!幸會!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