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知足常樂,凡事感恩;難得糊塗,樂在其中。

                                                                                                                                                    

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

厠紙大劫案


近日香江發生一宗奇怪劫案,叫人哭笑不得。事緣二月十七日(星期一)清晨六時,一名送貨工人正將一批廁紙送抵位於旺角道97號的惠康(Wellcome)超級市場,工人在等候超級市場開店之際,突然出現三名持刀賊人劫去約值港幣1,695元,50條合共600卷廁紙。

廁紙被劫,送貨工人報警求助,警方接報到場調查,並於涉事現場附近一間賓館尋回失物和拘捕兩名疑犯,現時仍有一人在逃。據悉,被捕二人為賓館負責人。惠康超級市場發言人回應事件,說道近日市民需求厠紙急增的特殊情況,超市已全速加快補充缺貨,盡量回應市場需求,並強調超市有足夠厠紙供應,勸喻顧客毋須大量囤貨。


 
 
警方接報到場調查厠紙劫案

賊人搶劫厠紙的瘋狂行為,除了震驚香江之外,消息更傳遍海外,成為一則國際花邊新聞。事件亦反映武漢肺炎肆虐下,林鄭政府的不作為,致令香江市民要自行做好抗疫工作。在抗疫物資缺乏下,市民產生恐慌心態,大量囤積日常用品,如食糧、廁紙和清潔用品等等,於是誘發賊人以身試法,搶劫厠紙,然後轉售給大陸民眾來圖利。

市民大量搶購厠紙

流行在香江的厠紙品牌

姑勿論大家有否在恥笑搶劫厠紙的賊人,但劫案背後訴說的悲涼,正好揭示了領導香江的特區政府已步入衰亡敗壞的光景。香江人面對最黑暗的時光,只能自強不息,守望相助,齊心抗疫。這一種互相扶持,彼此幫忙才是賴以成功的香江精神!



叮噹繼續為受疫情影響的地區祈禱,
祈求天父看顧大陸、香江和寶島的民眾,
遠離病毒,平安康健。


諷刺厠紙劫案的漫畫


廁紙的小資料:

造紙是中國一項大發明,早於公元前120年東漢時間已生產紙張了。不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國人仍以竹片作為如廁的衛生用品,即使是帝皇貴族也不例外。

竹片

《北史》記載了北齊文宣帝高洋如廁後使用「廁籌」,所謂「廁籌」就是廁所裡專用的竹片,等同擦屁股的手紙。此外,據《五雜俎》記載,明代弘治皇帝已棄用竹片,改而使用由四川進貢而來的絲帛。絲帛由野蠶繭織成,大小近似手紙,用後即棄。

蠶繭

史料記載,弘治是明代廉潔、勤儉的皇帝,因此一名太監看見這些被皇帝用後丟棄的絲帛,感覺非常可惜,於是他把這些棄用的絲帛一張一張清洗,曬乾後積存起來,最後更織成一幅簾帳,掛在他的小屋內作飾品。

弘治皇帝

後來明代皇帝不再由地方進貢絲帛,改由內官監紙房特工製造呈淡黃色,綿軟細厚的棉紙,並裁成手掌大小的方塊。由專門管理凈房的近侍太監收藏,隨時進呈使用。

綿軟細厚的棉紙

到了清朝,慈禧太后所用的廁紙是一大張白棉紙。棉紙先按需求裁剪大小,然後用水將紙噴濕,再墊上濕布,用熱熨斗熨兩遍,使原來帶有毛澀的棉紙變得光滑平整,最後疊好備用。這一種廁紙對太后來說,不光是如廁時使用,也是生理期間的使用紙。相比之下,光緒皇帝的待遇就差多了,他的如廁用紙,不過是普通襯裱字畫所用的毛邊紙,並無特別之處。


慈禧太后

美國人約瑟夫卡亞蒂(Joseph Gayetty)於1857年發明了穿孔平板式廁紙,終於結束了西方人如廁時擦拭私處不方便的狀態。在此以前,早年西方有錢的人會用羊毛或是大麻纖維進行便後清潔,窮人則使用草、石塊、沙子、水和報紙等等常見的清潔用品。

約瑟夫‧卡亞蒂(Joseph Gayetty

還有當下家庭使用的捲筒廁紙設計原來是沿自一個小小的意外。話說年以前,美國人亞瑟史古脫(Arthur Scott)創立的史古脫紙業(Scott Paper)公司買下大批紙品,因運送途中的疏忽,紙品受潮產生皺褶,無法使用。面對大量無用的廢紙,公司負責人史古脫想到一條妙計,他要求工人在捲紙上打一排小洞,讓捲紙變得容易撕下,成為一小塊一小塊的方巾。

亞瑟‧史古脫(Arthur Scott

史古脫更將這種紙命名為「桑尼紙巾(Scot Tissue)」,他將貨品賣給火車站、飯店和學校等地,請他們將其放置於廁所內,結果實用方便的紙巾大受民眾歡迎,漸漸流行起來,成為今天的卷狀式廁紙。


桑尼紙巾(Scot Tissue




謝謝大家喜歡叮噹的小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光臨花旗小窩,謝謝你的留言賜教。
如欲以電郵查看回覆,請 √「通知我」 ,謝謝!


請尊重知識版權,嚴禁盜用。如欲引用小窩的文章和照片,務請列明出處,敬希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