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裔花旗黑人和白人的種族衝突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若要辯明箇中三味都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解釋清楚。黑人和白人之間的情意結亦不是只著眼於追求平權就可以解開,那種因歷史錯誤而造成的傷痛相信只有花旗的黑人和白人所能明白。
過去奴隸制下的不平等與及解放黑奴後的種種鬥爭都種下了不同族裔之間的矛盾。事實上相同族裔的人兒群居在一起是有其原因的,生活在相同地理環境的人兒建立了相同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自然可以融洽地相處在一起。正因如此,人兒因著居住在原居地所產生的歸屬感,生活才會快活自在。可是近一百年來,國與國之間的交通漸趨頻繁,加上種種不同的歷史因素的影響下,人兒開始了離鄉別井的生活。異國文化的人來到了他鄉,除了要應付生活困難之外,更要面對與異族相處上的文化衝擊,試問在這種情況下又怎能不生矛盾呢?
來自歐洲的白人自十六世紀以後開始移居花旗這一片新大陸,好歹他們都是白人,有相同的信仰和生活習慣,因此大家在文化上的衝擊相對少。可是白人地主引入非洲黑人作為奴隸以後,間接誘發的種族矛盾卻奠下了花旗黑人和白人之間無休止的衝突。長達八年之南北戰爭,南方的白人主要是因著黑人帶來的各種利益和北方的白人為了爭取黑人享有平等權利而奮起抗爭。結果總統林肯(Lincoln)解放了黑奴制度,黑人在花旗得以開展新的生活。
過去一百四十多年以來,花旗聯邦政府為著保障黑人享有平等權利而作出很大的努力,例如優待黑人學生申請助學金、學生貸款與及黑人就業機會等等明顯地就比白人享有更多的優勢。就以丈夫為例,年青時候的大熊曾向就讀學院申請學生助學金,卻被學校職員拒絕辦理申請,原因是他不符合申請的資格。大熊對於不合資格申請助學金本來是沒有什麼可異議的,可是職員卻揶揄地說,他如果是黑人的話,申請便容易多了。這些對黑人的禮待政策是不是正在歧視白人的權益呢?也許這是見仁見智的討論,不容易讓大家達成共識。
還有我們走訪首都各個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內裡當保安人員的這一份優差,差不多全是黑人的囊中物。這些就業機會的優勢又怎去解釋呢?事實上,聯邦政府又或各州政府早已明瞭黑人設法想盡各種方法來洗掉昔日奴隸的陰影,有在科研上努力的黑人,亦有在商業上非常成功的黑人,更有在政治上取得成就的黑人,但也有無所事事,認定白人要為昔日的行為付上代價,終日等候政府救濟的黑人。黑人對於過去作為奴隸的一段歷史既表示憤概,但又無可耐何地背負著這個沈重的包袱。
在花旗的罪案例子中,一旦涉及白人對待黑人用武,社會上的爭論大多落入種族歧視的議題裡。黑人的民情迅間在國內燃點,他們往往不再理性地看待事件的發生始末而是針對白人的種族主義來加以論斷。反之黑人對待白人用武,黑人卻不會主動為白人在社會裡發出正義的聲音。黑人這一種自願墜入歧視的種族主義又是否對白人公平呢?
平等的定義是在兩者之間儘量取其平衡,讓雙方的利益可以得到平均的分配,因此平等是在比較下才能產生的結果。然而世上有沒有真正的平等呢?這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叮噹只有留給大家思想好了。
五十年前的一個夢想,今天還未圓夢。再走五十年,夢想又是否可以成真呢?相信這一個夢想只能留給後人去見證和追尋。叮噹怕她沒有那麼長壽可以看見馬丁‧路德‧金博士的夢想會有夢想成真的一天。馬丁‧路德‧金牧師小資料: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是一名牧師,行動主義者和美國民權運動領袖。因採用非暴力推動美國的民權進步而為世所矚目,馬丁在1964年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Nobel Peace Prize),以表揚他在推動和平的貢獻。
1929年1月15日,馬丁‧路德‧金出生於美國南方喬治亞州(Georgia)的亞特蘭大(Atlanta ),父親是教會牧師。1948年馬丁獲得莫爾豪斯大學(Morehouse College)學士學位,1951年獲得柯羅澤神學院(Crozer Theological Seminary)學士學位。1953年7月18日,馬丁與科麗塔‧斯科特(Coretta Scott)結婚,婚後育有四名子女。
1954年馬丁成為阿拉巴馬州(Alabama)蒙哥馬利(Montgomery)的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教堂(Dexter Avenue Baptist Church)的一位牧師。1955年,馬丁從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獲得神學博士學位。
從1955年至1968年間分別為著非裔美國人的權利而推動了多場運動,包括了
《1955年蒙哥馬利罷乘運動(Montgomery Bus Boycott)》
根據阿拉巴馬州的法律,所有的公共設施都對人民實行「分離且平等」的原則。因此蒙哥馬利的公共汽車也實行黑人和白人分座。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羅沙‧帕克斯(Rosa Parks)的黑人婦女在公共汽車上因拒絕讓白人座位給白人,被控蔑視蒙哥馬利市關於公共汽車上實行種族隔離的法令因而被當地警員逮捕。
公共汽車公司的主要收入來自經濟體相對困窘的黑人。四天後,馬丁‧路德‧金在該市組織55000名黑人舉行罷乘運動,號召黑人「不與邪惡的規章制度合作,不要再給汽車公司以經濟上的支持」。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聯邦地區法庭最終裁定,阿拉巴馬州關於在市立公共車上實行種族隔離的法律是違憲。1956年12月20日,馬丁‧路德‧金宣布為期381天的罷乘運動結束。
《1960年入座運動(Greensboro sit-ins)》
1960年1月31日在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的格林斯伯勒(Greensboro),一位叫裘瑟夫‧邁克乃爾(Franklin McCain)的黑人大學生來到一家連鎖店的吧台買酒,卻遭到拒絕,理由是「不為黑人服務」。入座運動由此開始。
在此運動中,黑人大學生進入拒絕為黑人服務的商戶,禮貌地提出要求,得不到服務就不離開。為此許多大學生遭到圍觀和嘲弄,但他們不卑不亢,得不到服務,就坐在那裡做作業、讀書和研究學問。不到兩個月,運動擴大到了美國南部五十多個城市。雖然有許多大學生在「運動」中被捕,但馬丁‧路德‧金早已向他的同胞們發出了號召—「把監獄填滿」。
《1963年為工作和自由向華盛頓進軍(March on Washington for Jobs and Freedom)》
1963年馬丁‧路德‧金組織了争取非裔美國人的民權和經濟權利,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場人權政治集會。集會中,馬丁在林肯紀念堂(Lincoln memorial)前發表了推動種族和諧的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
遊行由眾多民權、工權和宗教社團在「工作與自由」的主題下組織,估計參與者人數接近30萬。75%至80%的參與者為黑人,其他的則屬於白人和其他族群。這次行動迫使美國國會在1964年通過《民權法案》和1965年《投票權法案》的通過作出了巨大貢獻。
此外馬丁‧路德‧金還參與了1965年《塞爾瑪投票權運動(Selma Voting Rights Movement)》和1966年《芝加哥自由運動(Chicago Freedom Movement )》等等幾場重要民權運動。
1966年以後馬丁‧路德‧金將運動目標重新設定在結束貧困和終止越南戰爭的議題上。可惜在1968年4月4日馬丁在田納西州(Tennessee)的孟菲斯(Memphis)參與領導罷工運動時,在旅館306號房的陽台上被刺客詹姆斯‧雷(James Ray)槍擊身亡,享年只有39歲。
馬丁‧路德‧金死後,分別在1977年和2004年被追授總統自由勛章和國會金質獎章。1986年1月,總統朗奴‧列根(Ronald Reagan)簽署法令,規定每年一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一為馬丁‧路德‧金紀念日,並且將該日訂為聯邦法定假期來紀念這位偉人。
迄今至此,美國只有三個以個人紀念日為法定假期的例子,分别為亞伯拉罕‧林肯紀念日,喬治‧華盛頓紀念日以及馬丁‧路德‧金紀念日。其中馬丁‧路德‧金更是唯一一位非美國總統而享有此殊榮的人。
<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光臨花旗小窩,謝謝你的留言賜教。
如欲以電郵查看回覆,請 √「通知我」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