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年一月三十日,香江殖民地宗主國英倫(British)正式脫離歐盟,隨即遇上全球疫病大流行,國內頓時失去大量基層勞動人口,於是有人站在道德諸峰,義正辭嚴建議開放移民政策予合資格持有「英倫國民(海外)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 BNO」護照的香江人,以五年加一年的長居限制吸引有需要人士申請公民身份,借此填補勞動空缺。
此外,楓葉國(Canada)與英倫相似,同樣基於疫情下缺乏基層勞動力為實,急急借香江發生的社會事件,提出一個難民恩恤政策「救生艇計劃:Stream A和Stream B」給香江人申請居留身份,結果為數不少的香江人以個人或家庭身份移居這一個北美國家尋求永久居留。
英倫和楓葉國推出的移民政策由於門檻非常低,所以吸引很多年輕人放下香江的包袱,毅然動身起行來到新的地方尋夢去。是的,人們趁著年輕,沒有什麼負擔,到外邊闖一闖原是非常美好的事情。然而追夢的過程必須發生在擁有一個合法居留的身份,這樣事情才會變得圓滿,否則只會被人標籤為非法入境者、逾期非法居留人士又或是黑市勞工等等臭名。
是去年吧?!時任的楓葉國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特別在其社交媒體公佈了一個短片,內容是他向國民闡述移民政策將有變動,聲稱會正視國家需要來糾正政策的失誤….. 雖然杜魯多廢話連篇,但明顯地他的言論主要是安撫選民的不滿情緒,因為國家在經濟不景氣下,依然開放門户接受大批來自香江、印度、烏克蘭又或其他中東國家的難民。他們的出現掠奪了本地人的居住、教育、醫療和就業資源,過剩的人口已經對楓葉國造成多方壓力。
普遍來說,面對國家千瘡百孔的問題,難民已經不再受楓葉人民的同情和歡迎。畢竟以人道掛歲的難民政策與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投資移民政策有著天淵之別,前者可能讓政府增加沉重負擔開支,後者則令政府庫房增加收入。君有聽過投資移民出現大量積壓不去審批的個案嗎?這就是富人和難民的分別了,喜歡與否,也得接受這個不爭的現實,對嗎?
消息發表以後,「救生艇計劃」隨著移民政策改變而夭折,計劃終止,停止接受申請。日前更公佈暫緩審批申請個案直至二零二七年,即正輪候批核申請的香江人將會進入無了期的等候階段。期間還有機會因為失去工作許可而變成黑市居民,既不能工作亦無法離境,追夢頓成惡夢。
昔日,香江人不是最討厭來自共国的非法入境者、逾期非法居留人士,還有那些偷偷工作的黑市勞工嗎?如今,大量香江人滯留他國,居留身份遲遲未獲審批而變成逾期非法居留人士,此情此景,嗚呼哀哉!
近日,楓葉國的「救生艇計劃」在香江人圈子中發生了一些爭拗。事件緣自兩個YouTuber,他們分別是有了合法居留身份的中年人和申請居留被拒的年輕人。本來嘛,雙方的背境、年紀、立場、見解和人生經驗都是南轅北轍,受眾亦是不同年齡群組的香江人,各有各的地盤互不干擾。可是因著其中一方的年輕人兩度申請工作許可均被拒,變得異常傍偟,逐將此公開分享,一訴苦況。怎料,另一方中年人有感而發,借短文不點名地表達自己對事件的看法,結果被解讀為譏諷和嘲弄當事人。事件引來軒然大波,不少香江人為此作出評論。
誠然局外人將事件視作八卦事一樁,吃點花生就好了,正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是誰非,難以定論。可惜,很多人過份認真對待網絡世界的言論,於是發酵變成兩幫人在罵戰。好些評論人更借此宣傳什麼左膠「大愛」精神,積極為申請居留被拒一方加持,不少人更叫年輕人繼續留守下去,直至成功獲取身份為止。敢問一句,沒有工作許可的資格,即無法正常工作,沒有收入,又如何堅持下去?青春歲月轉眼而逝,如此無了期的等候,蹉跎寶貴人生,值得嗎?
另一個不爭的事實,作為一個盈利的頻道,經營者稍有失誤,面對網絡瘋狂攻擊似乎是無可避免的事情。別人認同讚賞固然快樂,但迎來他人惡意批評,受不了也得承受,尤其華人圈子,說話涼薄的人多得很。因此,重點討論兩個YouTuber的是與非,根本沒什麼意思,因為網絡世界本來就是一個各說各的「是非之地」。
其次一個可能不被正視的事實就是不少西方國家的人民已經不再同情任何來自其他國家的難民,甚或出現反感的情緒。究竟當權者制定政策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當地居民的需要和感受?因為這些來自亞洲、非洲和中東國家的人與白人既不同種又不同文,雙方能否融合共存一直是大疑問,西方人是否真正接納和歡迎大量移民或難民進佔家園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現階段形同一個困獸鬥,西方人因大量難民湧入而生出不安與憂慮是可以理解,甚或厭惡新移民的情緒亦是情有可原。
這裡不是提倡什麼白人優越的思想,反之我們要明白所有英語系的國家和歐洲各國均是白人創建的社會,如今面對大量由他國湧入的移民或難民,勢必冲擊、淡化和動搖白人的傳統文化。白人感受前所未有的脅迫,又有誰來為他們發聲?因為左翼政客早就將白人定性,要世人認定白人有不可赦免的原罪,非要將白人打壓滅絕,否則不能迎來所謂的大同世界。
老實話,西方各國的難民政策都不是國家重要策略,更會因經濟發展、政客利益和選民意向而有所轉變,甚至可以快速地煞停執行相關政策。一旦政策改變,任何正在申請居留的人士都可能變成一無所有,最後只能輕嘆一聲倒霉,然後再覓其他出路。
儘管申請居留被拒人士可以訴諸情緒表達意見,甚或批評和指責政策的種種失誤。可是人在他鄉,寄人籬下,最終只能接受現實,面對殘酷的結果。這等同於愛情一樣,沒有其他選項,只有愛和不愛。最後還是那一句,勉強無幸福,與其留在一個沒有身份的地方,何不早點歸去,另覓新的夢想不是更好嗎?有時候,退一步可以海闊天空,但固執地留戀在一處不能造夢的地方,也是個人的選擇。是吧?
祝福所有面對「救生艇計劃」改變而滯留在楓葉國的朋友早日解決居留問題,
覓得自己心中追求的夢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光臨花旗小窩,謝謝你的留言賜教。
如欲以電郵查看回覆,請 √「通知我」 ,謝謝!